日本已低调备战4年面对美日13艘航母有一个杀手

发布时间:2025-11-24 03:24 阅读次数:

  

日本已低调备战4年面对美日13艘航母有一个杀手锏

  今年的九三大阅兵上,中国一次性公开展示多款全新型号的导弹,包括长剑一千巡航导弹、惊雷一空射导弹、鹰击十五超音速反舰导弹,以及鹰击十七、鹰击十九、鹰击二十和鹰击二十一等高超音速武器。在这些装备中,如果让美日挑出最令他们心生忌惮的一款,鹰击十九无疑最有可能被点名。原因并不是它性能最强或造价最低,而是因为它具备发展为通用型导弹的潜质,在现有高超音速武器中最具普适性和延展性。

  无论日本近年不断强调的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还是美国频繁强化的重返印太战略,一旦事态真的演变为与中国的直接冲突,这场战争必然以海上较量为主,是一场高度现代化且强度极大的海洋战争。根据日本《东京新闻》的报道,早在二〇二一年,日本自卫队就制定了的应对方案,计划依托西南诸岛的军事基地实施作战。为此,日本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对这些据点进行扩建和加固。届时,美日联军手中的航母、战机与岛屿基地将形成互相支撑的网络化威胁,迫使投入大量兵力牵制。而在美日拥有航母与核潜艇数量优势的情况下,中国手中最具威慑力的王牌,就是已实现批量列装的反舰型高超音速导弹。自二〇一九年东风十七首次亮相以来,到二〇二五年多款新型反舰高超音速导弹登场,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相应的作战体系也基本完备。作为全球制造能力最强的国家,中国在高超音速导弹的生产方面从不缺产能,真正影响饱和式高超音速打击能力的关键点,实际上是发射平台的数量。战时的核心问题就在于,我们能投入多少平台冲在前线,将这些反舰高超音速导弹成批地投向目标。

  可以对比苏联时期的饱和式攻击战略。虽然苏联当年拥有不少军舰和战机,但能发射重型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平台并不算多,主要依靠图二二超音速轰炸机、核潜艇以及大型导弹巡洋舰。就连满载排水量超过八千吨的现代级驱逐舰都被认为与主力平台有差距,因为它搭载的日炙反舰导弹射程不到三百公里,无法与远程打击力量保持配合,一旦舰队靠得太近,就会落入美军舰载机的攻击圈。为了扩充可用平台,苏联甚至在库兹涅佐夫级航母上塞入十二枚重型反舰导弹,虽然看上去有些怪异,但在当时属于无奈之举,毕竟这样的大型舰体必须发挥最大价值。

  中国如今构建的饱和式高超音速打击,正是在苏联原有战术基础上的进阶版本,具备更远的射程与更强的突防能力。然而想要真正压制美日航母编队,平台数量依然是关键变量。反之,如果美军能够通过战事前期的突然打击或消耗战削减大量发射平台,那么凭借美日十三艘航母带来的巨大容错率,仍可能获得相当的优势。在九三大阅兵前,除却岸基的东风二十一丁和东风二十六,海空领域的主要发射平台来自零五五驱逐舰、轰六等机型,能够发射鹰击二十与鹰击二十一,数量还算可观,但面对美日十三支航母战斗群仍显吃紧。如果未来能把反舰高超音速导弹进一步装备到护卫舰、潜艇、战术飞机等更广泛的平台上,那么整体饱和打击能力至少将提升五倍。届时,不仅美日联军难以抵挡,就算整个北约海军联合起来,也将面临被成建制击溃的巨大压力。

  在鹰击十九出现之前,的通用型反舰导弹长期由鹰击八三担当主力。它在一九九九年阅兵上首次公开,被介绍为新型通用超音速反舰导弹,后来官方又将其称为高亚音速反舰导弹。从其外形构型判断,这型导弹无法进行超音速巡航,通常依靠高空俯冲获得略微超音速的末端速度。作为通用型号,鹰击八三曾广泛装备于各类平台,从潜艇到导弹艇,从护卫舰到驱逐舰,从战术战机到轰炸机,几乎所有具备发射条件的平台都能挂载它。直到今天,鹰击八三仍在多种演训中出现,尤其是辽宁舰与山东舰上起飞的歼十五,将其作为主要的反舰武器使用。中国还基于该型号研发了鹰击八八空地导弹,用于对地攻击。尽管鹰击八三的制导方式如今已有升级,具备复合制导与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对隐身舰艇与小型目标的打击更精准,但其九十年代初问世的基础架构决定了它在射程与速度上难以再突破。面对美日航母战斗群这类高度防御化的目标,亚音速且缺乏隐身特性的反舰导弹几乎没有突防可能,除非以巨量导弹换取一次压制拦截能力的机会,但这样的高代价方式显然不符合的作战理念,新一代通用型反舰导弹势在必行。

  鹰击十二原本具有成为新一代通用导弹的潜力,但随着鹰击十九的正式亮相,鹰击十二的地位已经被彻底替代。虽然鹰击十二有舰载与空射两型,但其过重的缺点始终难以克服。并且它缺乏垂发型号,只能装备在部分老旧或出口军舰上,例如现代级、〇五一乙驱逐舰及巴基斯坦使用的〇五四AP护卫舰。空射版本多由轰六挂载,超过两吨的重量让歼十六等战机难以承受。

  相比之下,鹰击十九在性能与适配性上全方位领先鹰击十二。它飞得更快、射程更远、适装平台更多,可谓新一代通用反舰导弹的理想模板。鹰击十二的长度七米,配合助推器达九米,弹体直径达六百毫米,包含进气道与弹翼后接近一米二。最大射程约五百公里,速度可达三马赫。而根据公开发射车尺寸推算,鹰击十九全长约七点一三米(含二级助推器),弹头直径四百八十毫米,助推器直径五百三十毫米。央视已经明确提到鹰击十九具备潜射能力,这等同于正式确认其通用属性,因为凡是能从潜艇鱼雷管发射的导弹,理论上都能向上兼容使用于水面舰艇与战术飞机。例如美军的鱼叉导弹既能由舰船发射,也能由战术飞机携带。既然〇五四AP护卫舰能使用鹰击十二,属于同一体系的〇五四A/B自然更能够适配鹰击十九,而拥有更大垂发系统的零五五与零五二D就更不成问题。目前唯一的技术难点主要在于空射型号的整合,因为采用超燃冲压的鹰击十九必须在四马赫左右的速度下才能启动发动机,而一般战术飞机挂载后难以达到这一速度,必须增加额外助推器,限制了战术机型的应用。 不过对于歼三六这样的新一代大型战术飞机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歼三六能够配备更大的内置弹仓,可容纳长度约五米、直径五百毫米的高超音速导弹。如果将鹰击十九的一级助推器去除,仅保留第二级,其长度可压缩到四点五米左右,再对助推器直径进行优化,就能确保导弹弹径控制在五百毫米以内。至于失去一级助推器后的加速问题,则可以由歼三六本身接近两马赫的巡航速度来补足,高速投放后第二级助推器足以将导弹推至能启动发动机的区间。已有公开论文《高马赫数内埋武器分离特性数值模拟研究》中展示的模型,与这种缩短助推器后的鹰击十九极为相似。至于轰六级别的大型平台,则能够一次挂载四枚携带完整助推器的鹰击十九毫无压力。 一旦鹰击十九实现全面列装,从零五五到零五四,从潜艇到赶来增援的轰炸机,的舰机队将统一装备这种高超音速武器。在不依赖陆基火力的情况下,也能对美日航母战斗群发动真正意义上的饱和式高超音速打击。而美日至今连第一款成熟的高超音速武器都未完全服役,更不用说技术要求更高的反舰型号。面对中国已装备的鹰击十九,美日只能无奈感叹,既羡慕又焦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

电话

15845235212

AICoin官网

扫一扫,关注AICo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