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免让关注军事装备的兄弟们都注意到,如今最新一代反舰导弹家族里,鹰击?19简直一出场就抢尽风头!它不仅被官方明确定位为潜射高超音速导弹,更重要的是,它正逐步取代曾经的明星武器鹰击?11。至于为什么鹰击?12看起来这么快就要退居二线?原因其实很简单——鹰击?19凭借四大核心优势全面压制前辈,甚至让美日的反导系统压力瞬间暴增。
先说鹰击?12的短板。它本身性能不差,但有一个致命问题——太重了!空射型号重量超过两吨,连歼?16这种重型战斗机挂载都吃力,更别提轻型机了。舰载型也好不到哪去,由于我国当时缺乏与之匹配的垂直发射系统,它只能安装在一些较老的驱逐舰或出口型护卫舰上,比如巴基斯坦海军的054A型护卫舰。它的身形也相当夸张:导弹本体长7米,加上助推器接近9米,直径1.2米。这样的体积决定了它既难以上潜艇,也很难塞进舰艇的垂发系统。反观鹰击?19,从设计开始就强调小身材、大能耐。其全长仅约7.13米(含助推器),弹头直径只有480毫米,比鹰击?12整整瘦了一圈。紧凑的体积直接带来了适配性爆表的效果:水面舰艇的垂发系统可以容纳,潜艇的鱼雷发射管也能装得下,甚至战斗机挂载也没有太大难度。央视早早就确认鹰击?19是潜射导弹,而凡是能从鱼雷管发射的武器,通常也能向上兼容舰载和空射平台,实用性非常强。
再对比两者的动力与突防能力,差距就更明显了。鹰击?12的最高速度大约是3马赫,射程在500公里左右,这在如今已经算不上先进。而鹰击?19直接跨进高超音速领域,采用吸气式超燃冲压发动机,据说巡航速度能稳定超过10马赫!这种速度再配合乘波体弹头的大幅度机动变轨,当前各国舰载防空系统几乎只能干看着,根本难以拦截。更狠的是,作为一枚全程依靠自身动力飞行的吸气式高超音速导弹,鹰击?19在末段依然能保持高速突防,生存概率远高于传统弹道式导弹。它的技术路线本身就决定了更高的战术价值。目前全球公开列装的吸气式高超音速导弹只有俄罗斯的锆石,鹰击?19是第二款。此类导弹无需携带氧化剂,依靠进气道吸氧燃烧,使得自重和体积都能大幅压缩,射程却可以明显提升。相比之下,鹰击?12仍然属于传统超音速巡航导弹的结构,其燃料利用效率与航程提升空间几乎已经触及上限。
更让潜在对手头疼的是鹰击?19未来的体系化应用能力。它的潜射能力已得到验证——039C型常规潜艇已成功试射;在水面舰艇方面,像055型万吨驱逐舰的850毫米垂发系统也能轻松容纳它。空射型号虽然需要对战机进行挂载适配,但像歼?36这类具备大空间弹舱的隐身机稍作调整即可挂载。这意味着未来可以同时从水下、水面与空中多维度发动高超音速饱和打击,让美日航母战斗群的防御体系被压缩到极限。鹰击?19的出现不仅象征着对老旧的鹰击?11的替代,也代表着我国近二十年来在制导精确空地攻击武器领域迎来了又一个重要成果,将明显增强陆军对地攻击的能力,对我国火控与导弹技术的进步具有深远意义。凭借这种多平台饱和式高超音速打击体系,只需投入少量机群,就能释放出极具压制力的猛烈火力。随着这种超级导弹的进一步装备,西太平洋的海上力量平衡恐怕将迎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重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